欢迎访问开封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官方网站!
科普天地
当前位置 | 首页 > 科普天地 > 内容
鸡肉中药物残留知多少?
时间:2025-03-20 16:15   作者:李艳华   来源:   阅读:

  鸡肉肉质细嫩,具有“高蛋白、低脂肪、低热量”的营养特点,而且富含人体所必需的磷、铁、钙及多种维生素。鸡肉及其加工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。然而在家禽的养殖过程中,养殖户盲目追求经济利益,不合理使用或者滥用抗生素,造成抗生素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,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。目前关于其在食品动物上的应用所造成的安全性问题频频报道,在动物性饲料和食品中的不合理使用或违规使用,导致严重的兽药残留问题,不仅影响了动物性食品的国际贸易,还严重危害到了人类健康。
 

  甲硝唑是一种硝基咪唑类(nitroimidazoles)药物,以其显著的抗菌和抗虫能力而著称。它对厌氧菌如梭形杆菌属、梭状芽胞杆菌属及部分真杆菌和消化链球菌等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。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,甲硝唑在治疗厌氧感染和寄生虫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是临床上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之一。尤其对滴虫、阿米巴原虫等多种病原体的抑制效能显著,因此常用于家禽养殖中。但是食品含有过量的硝基咪唑类残留会引起人体的恶心、呕吐等不良反应,其蕴含的硝基杂环化合物具有诱导细胞变异的能力,导致硝基咪唑类药物有致癌性和致畸性,对人体产生危害。因此许多国家将其界定为严格管理的禁用药物。我国当前的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》(GB31650—2019),明确规定甲硝唑和地美硝唑作为兽药,允许治疗使用,但应严格遵循休药期规定,不允许在食用动物源性食品中检测出。
 

  一、为什么要关注药物残留
 

  药物残留如果过多,一方面可能会让细菌产生耐药性,以后再用甲硝唑或者类似药物治疗疾病时,效果就会大打折扣。另一方面,人吃了药物残留超标的鸡肉,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,比如出现恶心、呕吐、头痛等不良反应,长期食用还可能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和代谢功能。所以,了解甲硝唑在肉鸡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,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。
 

  二、消除规律大解析
 

  肉鸡摄入甲硝唑后,药物会快速被吸收进入血液,然后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中。在这个过程中,肝脏和肾脏就像勤劳的“清洁工”,开始对甲硝唑进行代谢和分解。最初的几个小时内,甲硝唑在肉鸡体内的浓度会迅速上升,达到峰值。随着时间推移,它的浓度会逐渐下降。一般来说,在停药后的前24小时,甲硝唑的消除速度最快,大部分药物会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。在接下来的几天里,药物残留量会持续减少,不过下降速度会逐渐变慢。经过大约5-7天的时间,肉鸡体内的甲硝唑残留量基本就能降低到安全标准以下。同时药物消除时间与肉鸡的年龄、使用剂量、养殖环境、饲料营养等因素有关。
 

  三、消费者怎么做
 

  作为消费者,虽然无需担心正常养殖情况下的鸡肉安全问题,但在购买鸡肉时,还是要选择正规渠道,比如大型超市、有信誉的农贸市场等。这些地方销售的鸡肉通常经过了严格的检验检疫,质量更有保障。
 

  药物残留问题关乎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需要政府、养殖户、消费者等各方共同努力。通过加强监管、规范用药、提高消费者意识等综合措施,有效解决甲硝唑残留问题,确保家禽制品的质量安全,让广大消费者能够放心食用家禽制品,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公众的健康福祉。

    无相关信息